病理科醫用顯微鏡的正確維護對于確保其性能穩定、延長使用壽命以及提高病理診斷的準確性至關重要。以下是一些關鍵的維護步驟和注意事項:
一、環境要求
防潮:顯微鏡應放置在干燥陰涼的地方,避免長期受潮。如果室內潮濕,光學鏡片容易生霉、生霧,且難以清除。顯微鏡內部的鏡片由于不便擦拭,潮濕對其危害性更大。存放顯微鏡時,除了選擇干燥的房間外,存放地點也應離墻、離地、遠離濕源。顯微鏡箱內應放置干燥劑,如硅膠,并經常對硅膠進行烘烤,顏色變粉紅后應及時烘烤,烘烤后再繼續使用。通常,在31度時濕度不得大于80%,溫度每升高3度,相對濕度就要設法降低10%。
防塵:灰塵不僅會影響成像質量,而且灰塵中往往也帶有含酸、堿等腐蝕性的塵粒,容易腐蝕鏡面。而硬度大的塵粒在擦拭鏡頭時還可能在鏡面上劃出傷痕,損壞鏡頭。此外,灰塵掉進機械活動部分時容易造成機械部分零件轉動失靈,甚至損壞。因此,B須經常保持顯微鏡的清潔,可以使用專用塑料袋或蓋子來保護顯微鏡。
防腐蝕:顯微鏡不能接觸酸性和堿性物質,也不要與揮發很強的化學藥品及其他有害藥品放在一起,以免腐蝕鏡頭。
防震:顯微鏡是精密儀器,劇烈的震動會造成精密度降低,影響顯微鏡的成像效果。因此,應輕拿輕放,擱置要平衡,使用時動作要輕。
二、日常擦拭
機械部分:如有污漬,可用干凈的柔軟細布擦拭,如果擦不掉,可用鏡頭紙蘸少量二甲苯擦拭,但應注意不能用酒精、乙醚等化學品。
光學鏡頭:擦拭鏡頭時,應先吹去表面的灰塵,再用柔軟的刷子刷去剩余的灰塵,*后用鏡頭紙蘸取適量的清潔液(如無水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,但應確保液體不會滲入鏡頭內部)進行擦拭。擦拭時要朝一個方向擦,不要來回擦拭,以免劃傷鏡頭。如果發現鏡頭發霉生霧,可用鏡頭紙蘸少許混合液(7份無水乙醇和3份無水酒精)擦拭,但液體一定要用少許,停留時間要短,以免滲入鏡頭內部造成腐蝕。
油鏡頭:每次用過后要及時擦拭,先用干鏡頭紙擦把大部分介質油擦掉,再用二甲苯滴濕鏡頭紙擦兩次,*后用干鏡頭紙擦一次。
三、使用注意事項
物鏡和目鏡的保護:通常放在顯微鏡箱內的專用箱內,避免隨意觸摸和拆卸。如果需要拆卸擦拭,應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,并標記各元件的相對位置和順序。
粗、準焦螺旋的使用:在調整焦距時,應小心謹慎,避免鏡頭或標本受損。如果鏡筒產生下降現象,可以順時針轉動螺絲擰緊鏡片筒,或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片變緊。如果鏡筒掉落的情況嚴重,要及時送到維修部門修理。
轉換器的使用:轉動轉換器時,不要用手指直接拉物鏡,而應抓住轉換器的邊緣進行旋轉。
四、定期檢查與維護
檢查鏡片的清潔度和完整性:確保鏡片沒有劃痕、霉點或污漬,如有需要及時擦拭或更換。
檢查機械部分的靈活性:確保各部件轉動靈活,沒有松動或卡頓現象。
檢查電氣部分:對于帶有電氣部件的顯微鏡,應檢查電源線、開關等是否正常工作。
綜上所述,病理科醫用顯微鏡的正確維護需要綜合考慮環境要求、日常擦拭、使用注意事項以及定期檢查與維護等多個方面。只有確保顯微鏡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,才能為病理診斷提供準確、可靠的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