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實驗室的病理科中,醫用顯微鏡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,它能夠幫助病理醫生**觀察組織切片、細胞形態等微觀結構,為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依據。了解病理科醫用顯微鏡的各項參數,對于合理選擇和使用設備、確保診斷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。下面將詳細介紹這類顯微鏡常見的參數情況。
一、光學系統參數
(一)物鏡參數
放大倍數:病理科醫用顯微鏡的物鏡通常具有多種放大倍數,常見的有 4×、10×、20×、40× 等,部分顯微鏡還會配備 60×或 100×(油鏡)等更高放大倍數的物鏡。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適用于不同層次的觀察需求,低倍物鏡可用于快速瀏覽整個組織切片,尋找病變區域;高倍物鏡則能對病變部位的細胞結構進行細致觀察。
數值孔徑(NA):數值孔徑是衡量物鏡收集光線能力的重要指標,它直接影響顯微鏡的分辨率。一般來說,數值孔徑越大,物鏡收集光線的能力越強,分辨率越高。在病理科顯微鏡中,高倍物鏡的數值孔徑通常在 0.6 - 1.4 之間,例如 40×物鏡的 NA 值可能達到 0.95,100×油鏡的 NA 值可高達 1.3 - 1.4,能夠清晰呈現細胞的細微結構。
工作距離:工作距離是指物鏡前端到被觀察物體表面的距離。在病理觀察中,有時需要對較厚的組織切片進行操作,因此需要一定的工作距離。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工作距離不同,低倍物鏡的工作距離相對較長,一般在幾毫米到十幾毫米不等;而高倍物鏡的工作距離較短,100×油鏡的工作距離可能只有 0.1 - 0.2 毫米左右。
(二)目鏡參數
放大倍數:目鏡的放大倍數通常為 10×,也有部分顯微鏡配備 12.5×、15×等不同放大倍數的目鏡供選擇。目鏡的主要作用是將物鏡所成的實像進一步放大,便于人眼觀察。
視場直徑:視場直徑是指通過目鏡能夠看到的圓形視野的直徑大小。較大的視場直徑可以讓病理醫生在觀察時看到更多的組織區域,提高觀察效率。常見的病理科醫用顯微鏡目鏡視場直徑在 18 - 22 毫米之間。
二、照明系統參數
(一)光源類型
鹵素燈:鹵素燈是一種傳統的照明光源,具有發光穩定、色溫適宜等特點,能夠提供均勻的照明光線,適合用于常規的病理切片觀察。鹵素燈的亮度可以通過調節電壓來進行控制,以滿足不同觀察條件的需求。
LED 燈:近年來,LED 燈在病理科醫用顯微鏡中得到了廣泛應用。LED 燈具有壽命長、能耗低、發熱少等優點,而且可以快速調節亮度和顏色溫度,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染色方法的病理切片觀察。例如,對于 H&E 染色的切片,可以選擇接近自然光的白色 LED 光源;對于熒光染色的切片,則需要選擇特定波長的 LED 光源來激發熒光。
(二)光強調節
病理科醫用顯微鏡通常具備光強調節功能,能夠根據不同的觀察需求和切片染色情況,精確調節照明光線的強度。光強調節可以通過旋鈕或電子控制面板來實現,調節范圍一般較大,能夠滿足從弱光到強光的各種觀察條件。
(三)聚光鏡參數
數值孔徑:聚光鏡的作用是將光源發出的光線聚焦到樣品上,其數值孔徑也會影響顯微鏡的分辨率和成像質量。病理科顯微鏡的聚光鏡數值孔徑通常與物鏡相匹配,以充分發揮物鏡的性能。例如,當使用 40×、NA = 0.95 的物鏡時,應選擇數值孔徑與之相近的聚光鏡。
可變光闌:可變光闌可以調節進入聚光鏡的光線量,控制照明光線的范圍和強度。通過調節可變光闌,可以使照明光線更好地適應不同大小的觀察視野,減少雜散光的干擾,提高圖像的對比度。
三、機械系統參數
(一)載物臺
尺寸和移動范圍:載物臺是放置病理切片的平臺,其尺寸應能夠容納常見的病理切片。一般來說,載物臺的尺寸在 140mm×140mm 到 160mm×160mm 之間。載物臺應具備較大的移動范圍,以便在觀察過程中能夠方便地移動切片,找到需要觀察的部位。通常,載物臺在 X、Y 方向上的移動范圍可達幾十毫米。
移動精度:為了準確觀察切片上的微小結構,載物臺的移動精度非常重要。高精度的載物臺可以實現微米級的移動,確保病理醫生能夠精確地將觀察目標定位在視野中心。一些先進的顯微鏡還配備了電動載物臺,可以通過電腦控制實現精確的移動和定位。
(二)調焦機構
粗調焦和微調焦:調焦機構用于調節物鏡與切片之間的距離,使圖像清晰。病理科醫用顯微鏡通常配備粗調焦和微調焦兩個旋鈕。粗調焦旋鈕用于快速大致聚焦,移動范圍較大;微調焦旋鈕則用于精細調節,移動范圍較小,精度較高,能夠實現微米級的調焦,確保觀察到*清晰的圖像。
調焦行程:調焦行程是指物鏡在垂直方向上能夠移動的*大距離。較大的調焦行程可以適應不同厚度的病理切片觀察,一般調焦行程在 10 - 20 毫米左右。
四、圖像采集與分析系統參數(可選)
(一)相機參數
分辨率:如果顯微鏡配備了圖像采集功能,相機的分辨率是一個重要參數。高分辨率的相機能夠捕捉到更清晰的圖像細節,為后續的圖像分析和診斷提供更準確的信息。常見的病理科顯微鏡相機分辨率在 200 萬 - 2000 萬像素不等,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分辨率。
感光元件類型:目前常用的相機感光元件有 CCD(電荷耦合器件)和 CMOS(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)兩種。CCD 相機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較低的噪聲,適合用于弱光條件下的圖像采集;CMOS 相機則具有成本低、功耗小、讀取速度快等優點,在近年來得到了廣泛應用。
(二)圖像分析軟件功能
一些先進的病理科醫用顯微鏡還配備了專業的圖像分析軟件,能夠對采集到的圖像進行各種分析和處理,如測量細胞大小、計算細胞數量、分析染色強度等。這些軟件功能可以幫助病理醫生更準確地進行疾病診斷和病情評估,提高診斷的效率和準確性。
實驗室用的病理科醫用顯微鏡的參數涵蓋了光學系統、照明系統、機械系統以及圖像采集與分析系統等多個方面。不同參數的組合和配置會影響顯微鏡的性能和適用范圍,病理科在選擇和使用顯微鏡時,應根據實際需求和工作特點,綜合考慮各項參數,選擇*適合的設備,以確保病理診斷工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